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全国名中医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沈自尹因病医治无效,于2019年3月7日7:22分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逝世,享年91岁。
近日,“西医是否可以开中药”的话题引发业界关注,沈自尹便是“西医学中医”的典范,被视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开拓者。
1952年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,沈自尹来到华山医院内科工作,1955年接受院领导安排,从西医转攻中医,师从著名老中医姜春华,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临诊。
“西学中”的经历使沈自尹对中医“证”的研究融汇了现代医学研究思路。他认为,由于中医辨证方法不同,对于“证”也该从多维度理解。
基于此,沈自尹以肾阳虚证为切入点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,终于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,并将主要调节枢纽定位在下丘脑,为中医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,提高中医诊治效果,沈自尹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制高点上,先后编写了《肾的研究》、《虚证研究》、《中医治则研究》等十余部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。
沈自尹曾在接受采访时讲到:“我参加了中国医学探索队到四川去,那时百日咳是一个很难治的病,没什么药,我就自己拟了七味药,带着赤脚医生熬了大锅汤,送给他们喝,大概一两个星期,的确有效,一下子就把这个地区的百日咳消灭了。后来根据中医理论再加几味药,成为急支糖浆。”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王文健这样评价沈自尹:“沈老师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,我们当时搞科研,都是这么艰苦的环境,他那么大教授,领着我这个学生,骑着自行车几十里跑到乡下去采集标本,印象非常深刻,已经有四十年了。”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陈瑜这样评价沈自尹:“沈老在科研的道路上一直在前行,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但他从来没有放松过。从我内心来讲,最珍贵的汲取是安安心心、排除干扰,潜心做学问的这样一种精神。”
人物简介(沈自尹 1928年-2019年)
中国共产党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全国名中医、上海市名中医、中西医结合学家、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名誉院长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。
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(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)医疗系本科,是年8月广州岭南医学院高师班学习,1953年8月返回上海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华山医院)任内科助教,1955年师从著名老中医姜春华教授,因继承和发扬医学遗产卓有成绩,1959年师徒共获卫生部颁发的“发扬医学遗产”金质奖章。
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,发现肾阳虚证病人,其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-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,经补肾中药治疗可以恢复正常。这一结果得到国内7个省市以及日本高雄医院等研究单位的重复与公认。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,证实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的双氢睾酮亲和力及CRF基因的表达,对肾阳虚证达到能定性、定量以至将主要调节中枢定位在下丘脑提出多方面的有力证据。